《寄生虫》观后

依然还是反应阶层分裂的电影,也是被压迫者反抗迫害的电影。近的来说,跟去年的《烧火房》很像,远的我会想到很久以前看过的《金福南杀人事件》。

韩国电影一贯的底层黑色,也可能是一直挑着那几部大导的巨作来看,众所周知揭露人性、曝光现实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虽然《复联》更容易让我心理高潮。

为什么不疯狂打鸡血呢,为什么不皆大欢喜呢,用各种神力、高科技、绝世宝器拯救世界,就算世界被毁灭了一半,依然能他妈的恢复原状(轮回天生啊简直是)。这会让人觉得英雄真多,世界真美好,我们要珍惜它。(复联4结局也悲惨了,但观众知道那是另一种happy ending)。

鞭挞人性则是一种辛苦活。不仅很容易自动驱离一批沉迷抖音、只想在娱乐世界里找点乐子的观众,更重要的是让我这种热衷于奥特曼族谱的阳光积极老boy愁绪满结。

人类天生有娱乐的需求,打发时间的需求,却不见得有反思现实的需求。或者应该说,反思只是马斯洛理论层级里面浮于种种需求之上的一种玄妙存在。反映底层生活之悲苦的电视节目,往往都是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一边在空调房里大快朵颐,一边感叹穷人生活之不易。至于真正的穷人——哪有这闲工夫呢。
至于说真的如电影里展示的,穷人真的可悲吗?富人真的可怕吗?恐怕也不见得。人总是容易被环境异化(同化?)。远的例子是《肖申克》里出狱后自杀的图书管理员。近的甚至可以举我自己的例子。

常言道,人穷志短。真是格言。我就想起刚毕业那会,薪资让钱包常年羞于见人。碰到需要给人买点礼物的时候,都是挑一些网上几块钱十几块钱的玩意儿。美其名曰有创意就是有心意。年关时别人都拿年终奖,我就提回一提公司发的农产品。微信收到同学请帖,徒生不满情绪:为什么老早不联系的人现在要随礼?后来自己结婚时,同学无一不把这随过礼金还了回来,有的还加了一点。才不禁脸红。

穷不仅引发小气、心胸狭窄、见识浅短,也会催生更多焦虑、怀疑、与人不善。而与之相反的美德,你总是能在富人家出生的孩子上见到。就像电影里的经典台词:钱就是个熨斗,能把什么都给烫平咯。

再说回电影本身。拿了金棕榈,这当然能名列年度好电影的那一批。但个人的观影感受却没那么舒畅,除了前面说到的黑色底色的压抑,故事后半段高密度的戏剧化和大面积矛盾冲突也让人踹不上气来。怎么讲。就好像前段时间很火的网友自制难度加强版马里奥,地狱模式,惊险异常,导演能一路过关斩将把故事捋下来也可见功底深厚,但这种就不会是大多数人愿意去选择的游戏。

可以说是少一点留白。相比之下,小偷家族和烧火房的留白就是偏多的。在这两部电影里,导演愿意把更多原因和答案交给观众。寄生虫则像是导演拦住了大家,说何必多此一举,然后把A的结局、B的原因统统给你交代了。

但再多吹毛求疵也改变不了人家终归成为一部好电影。给个8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