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的这些年

一直以来我都拿不准应该用哪个字来形容这件事:

读书,还是看书?

我倾向于用看书,这样比较随意,这本来就是件随意的事情,但又怕别人会理解为我只是买了个叫“书”的东西,然后盯着它像猫咪盯着毛线球一样发呆。

但我也不好意思用“读书”。怎么讲,“我在读书”,这句话给人的感觉跟“来自iPhone 6s Plus”一样,用俗语说就是,这逼装得我给满分。

算了,下一个话题。

我得感谢我有一个在邮局工作的姑父。在我的教育事业上,他比我的父母更有前瞻性,也更舍得投入,用个成语形容就是“所费不赀”。小学的时候,他给我定了好多年的儿童杂志,而到了初中,又破费买了引领中小学时尚潮流的好记星,让我接触到了好多经典名著,以及肉色小说。可以说,他是我阅读事业的奠基人,青春期养料的补给站,等我发达了,真得好好感谢他——但对于一个书呆子来说,显然是没有这么一天了。

托他的福,我看完了好多期的《儿童文学》《故事大王》,那里面有张天翼、周锐和张之路的童话故事,也看到了《人之初》《前卫》《知音》等等一些妇产科名著经典。

而在这期间,我还从爷爷的床头翻出来一本上万字的武侠小说,也是一股脑看完了。可惜这小说只有上半部分却一直未找到下半部分,英俊男主和美丽女主尚未完成的洞房花烛,让我抱憾多年。

那时最开心的一个生日就是九岁那年,老爸破天荒给我从街上带来一袋子书,其中就有从此让我爱上科幻的《科幻故事》。

科幻是我初中开始的注脚,几乎整个初中都是在讲科幻的《科幻世界》的世界里度过的。现在的精神生活跟那时候比起来只能算贫瘠。初来镇上,第一天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和表哥表弟合办了一张“诸葛亮读书社”的借阅卡,后来发现那里面几乎都是漫画书,于是才开始了我的科幻之旅:有钱的时候——也就是把早餐钱攒下来,或者过年得的红包——就上网吧打传奇,买点《半月弯刀》剑谱练练级,没钱的时候,就跑去文泉书店蹭空调,顺便看当月的《科幻世界》。

其实我也并没有那么好玩,至少留存了点逢三个月买一本《科幻世界》的钱。而且读到high处,还尝试着自己写了一篇小小说,买来信封邮票寄了出去,做了几个月的知名科幻作家梦。

初三的时候,邮局的姑父千里迢迢来探视我,顺便带来了影响我随后几年的东西——豪华奢侈有品位高逼格——哦对不起那时候还没有逼格一说——的学习助手“好记星”一台。那时候我还在羡慕同学的文曲星,却被姑父带来的一千块钱一台的好记星轰到高潮。也难怪后来表妹,也就是姑父的女儿,会酸溜溜地怪老爸都不跟她买。

好记星是我杂志文学的结束,也是我懵懂“青春期”的开始。不管是余华的《兄弟》,还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都足以把这个尚未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懵懂青年,引向某些奇怪的领域。也怪他天生对网络敏感,早早就学会了如何从浩瀚如烟尘的中文互联网搜索到一些不容于当局却又能解决生理所需的高精尖文学。

也是在高中时候,我第一次了解到图书馆的存在。我们高中的图书馆,给人的感觉也就一个借书室的规模,偌大三层楼的宏伟建筑,却永远只有一个阿姨代为看守。所有想借书的同学,需要在隔壁的借阅卡室找到自己想借书对应的卡片,交给阿姨,由她从几十个书柜上千本书册中搜寻到你的需求。如此高效率的借书方式,让我对图书馆的欲望降到了冰点。

所幸,我最后进了一家还算正常的大学,大致领略到了一个图书馆该有的样子。

据说大学创立的传统,就是以图书馆为核心。但我从学校一路了解的,却跟西方那样偏重治学的风气截然不同。图书馆图书馆,对于西方人可能是学术的代表,对于实用主义的中国人,却只是“借书场所”和“自习室”的集合。

所以当我大概翻过了本校图书馆的那些书目之后,又把贪婪的目光移向了各大兄弟学校的图书馆。

忘了说,大学时期的口味当然又有了新的变化。我开始看一些更zhuangbility的书了,什么《西方政治思想史》啦、《论法的精神》啦,《共同的底线》啦,总之就是那些刚刚打完一局酣畅淋漓的DOTA的寝室哥们会用看外星人的眼光打量的书名。这倒不是我真的故作清高,或者是在乌烟瘴气的寝室环境下衬托自己,而确实是被林达关于美国的描述所震惊,一口气看完了很多政治历史相关的书籍,应该说,这段时期,正是我重塑世界观的阶段。

zhuangbility书籍占去了我大概一半的阅读时间,还有一半,被08年开始盛行的微博、知乎给劫掠而去。

这一切大概是慢慢养成的习惯,从无数个不和哥们一起玩dota 的夜晚开始,也可能是突发而起,从韩寒写出那震动微博界的“韩三篇”开始。但不管怎么样,我刷微博和逛知乎的时间越来越多,我是如此沉迷于微博长文和知乎的价值观灌输,不仅成长为业界知名的扯淡人士,同时干眼症和鼠标手紧跟而至,并伴随至今。

刚毕业那会(也就去年),我大概数了一下四年看过的书目,没有俞敏洪的400本,差不多也有一百多将近两百本吧。毕业之后,我第一时间入手了kindle,看书更杂、速度更快,但能专注看书的时间也更少了。

小学时,我是被动的看,有什么看什么,初中和高中,我跟随兴趣,但更看重书本的名气,到了大学,层次扩展开来,看的内容更深更高,但也更虚无缥缈。现在,一切归零,我只捡有趣又有用的,能看得进去的。不像大学时,碰到名著,咬着牙死命往下读,简直有一种脱了裤子没有屎也要放个屁的愚蠢。

看书说到底是件休闲事,书嘛,就跟旅行中的那些风景,看一看,开开眼界就好。我想对那些成天把读书当练功一样的朋友说:

想赚钱,想变牛逼,就别指望读书了。不信,看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