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

小A是被介绍进公司的。介绍他的同事跟我说,我有个朋友跟你很像,不管业务上有什么文字需要,都能刷刷刷两三下写出一段简洁明了又文采飞扬的话来。

当然,文采飞扬这个成语是我自己加的。但我承认小A也是个文艺哥们。不对,他是,而我不是。

他用着魅族的手机,这是文艺;他喜欢古典文学,连手机桌面也是水墨风,这是文艺;他每天晚上抄一首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这也是文艺;并且还把诗PO到空间里——这就不叫文艺,只能算矫情了。但是没关系,我喜欢自律的孩子。

主管说我们长得很像,这话并不客观,他戴的是近视眼镜而我只是在用电脑的时候用一下蓝光眼镜。除此之外,其他地方更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但我得承认我们的气质相通。他好文艺,也爱写作,虽然文艺范跟我的逗比风格格不入。用的是分期购买的魅蓝手机,每个月还几十块钱,这种事估计我也干得出来,关键是穷成这样,简直就是我的翻版(严肃脸)。

但后来,当初把他招过来,十分欣赏他创业心态(能加班)并抱以极高期望的主管对他失去了耐心。他对我说,这家伙性格有点古怪。

听了这话我有点后怕,我也是古怪的那个吧?

小B是个正宗的本地女孩子。这个正宗是地域性,而非区域性的。怎么讲呢。大学时候我也接触过两个武汉女孩,一个大大咧咧,在第一次竞选班干部的班会上把我吓了好大一跳,后来才发现,谈了恋爱的她竟然能完全把身上那股东北爷们的气场掩盖掉,完全;第二个呢,纤瘦,长发,染的酒红,看书的时候戴着眼镜,看见你,一定会笑,而且笑得灿烂,甜。这种灿烂和甜美是学不会的,以至于常常有本班的男生跑到自习室专门为了看她一眼。

显然这两个女孩是区域性的本地人,而我要介绍的,却是地域性的那个。

地域性的小B当然也有个本地的男朋友,健身行业,有车一族。周末会开着车跑遍三镇只为品尝那一顿不菲的自助烤肉,然后点开iphone 6 plus 的相机,选最合适的角度入镜,1,2,3,4,5,6,7,8,9张一一上传,于是整个微信朋友圈都充满了那阵食物的香气。

我们公司也最适合这样的女孩子,中央商务地带,每天工装革履,短黑裙下是紧身的打底裤加高傲的长筒靴。朝九晚五,坐地铁四号线回家。在公司里和闺蜜温柔地说话,并且露出中规中矩的笑。

她从其他部门转过来,后来因为爽快的行事风格成了我们的“领导秘书”,当经理不在的时候,由她代为主持晨会,后来,领导因故辞职,她代管部门,并且严禁部门人员跟领导接触。

领导到了别的公司,跟我聊到她越级上报的事情,说,带人真是失败。

那时候我也离职去了另一家公司,尚未明白她最大的罪行是否跟越级有关。只觉得本地的女孩子……果然丝毫不像我家乡那些温柔而更“天真”的姑娘,她们迷恋张翰和郑爽,而她喜欢的是权志龙。

后来公司举办了一场活动,我的前雇主公司也在受邀参与之列。我跟她发消息,她马上说,到了场外,很害怕,叫我出来。

“害怕”这个词,让我很意外。

小C是我的上一任人事。

工作以来,我总能认识一些性格和职位不匹配的人:搞销售的,说话唯唯诺诺;做设计的,天天在背后呛老板;做前台的,却最怕一个人独坐的环境。

小C是少有能把工作和性格融合在一起的人。因为坐的工位近,每天都能听到她一个一个招聘电话打出去,同样的话术,同样的语气,耐心却没有跟着天气有丝毫改变。

我工作以来尝到的第一个公司下午茶,就是小C置办的。买了一满桌子的零食、水果,然后一一撕开、剥好,叫所有人来吃。

我工作以来的第一份公司生日礼物,一个百来块钱的剃须刀,也来自小C。

表面温柔,却也一直记得她跟招聘网站的人打电话:

“跟你们说了多少遍了,叫你们不要再打电话给我了。这个星期我接到十几个你们公司的电话了,我很忙的,求求你们不要再打了!”

这通电话她骂了对方将近半个小时,我佩服她,也佩服电话那边坚持挨骂的幸运儿。

但这些都还不足以让我记住她,直到写离职报告的时候。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她的工位,她的电脑,看到她网页上丰收的动画农场,我记得那是好几年前的小游戏了。

“哇!你还在玩这个!”

“是啊,就因为现在没人玩了。所以我现在是等级最高的那个了!”

有趣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