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从实验——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2)

#服从实验
“服从实验”并不由米尔格拉姆发起,在此之前,英国实验员兰迪斯就发现,他若坚持砍掉老鼠的头,71%的被试者会照做;而之后的1944年,心理学家弗兰克亦通过实验观察到,只要穿上白大褂,不管向被试提出多么荒唐的要求(倒立、闭眼睛走路、舔窗户),他们都遵从无误。但相比之下,米尔格拉姆的实验更加系统化、更严谨。

1971年,在某接受死刑的纳粹侩子手启迪下,米尔格拉姆做了一个电击的实验。实验当中,被试者要求听从主试官的命令,对身旁绑在电击椅上的志愿者进行电击。从几伏到几百伏,逐步加大电压,直到主试官点头同意停止为止。

实验结果表明,尽管随着电压强度的一次次加大,受电击者嘶喊音量的一次次抬高,依然有超过60%的人选择了不顾被电击人的哭喊,继续把电击实验进行下去。而促使他们坚持不歇的动力,除了参与实验前就得到的酬劳,就只有看似权威的主试官下达的指令了。

这个实验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人们没有料想到,以理性和自我约束著称的高级动物——人类,竟然会如此不顾同类死活,轻易选择将实验进行到底,而人类对权威的迷信程度,要远比大多数人意想之中的严重。

心理学实验一般都会有各种变种、改良版,这个实验亦然。米尔格拉姆改变了被试者所处的境况,比如让被试直接接触被电击者的肢体,以此更近距离地感受到对方的痛苦;当然,相反的版本是,被试者可以不直接看到被电击者的受试过程,或者仅仅是按下一两个按钮来完成指令。结果显而易见:更直接感受被电击者痛苦的被试者,更容易中途喊停,放弃不低的酬劳,而选择捡回人类该有的善心。

接受施加虐待的指令,是否与被试者的本性有关呢,比如他的种群、家庭、成长环境、个性?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本书作者跟踪采访了当年实验的参与者,一个越战老兵,也是实验当中不多中途叫停的人。然而作者发现事实与预想的截然相反,性格刚烈、嫉恶如仇的老兵固然勇敢地叫停了实验,但却是因为“我心脏不好。”而并非发自纯良为善的内心冲动。而且细细考察不难发现,这个参与过抗战洗礼的老兵,接受过军队集体化训练的战士,他的大脑相比普通人有更多的禁锢和服从倾向,实在与当年那个叫停实验者的形象不符。

至于其他人的表现呢,就更令人绝望了。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是好人模板的存在,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既是好市民,也是好邻里,平日里更表现的分外低调、谦逊、人畜无害。可惜日常表现再优异,在压力紧绷的服从实验当中,表现亦是落入陷阱之中。

米尔格拉姆由此发现,人类行为只有部分源于稳定的内在人格,绝大部分都随外在力量的改变而改变。用另一位心理专家的专业名词就是“行为缺乏情境一致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来的行为可能截然相反。

看似简单的实验,可能会由此总结归纳出某些特定的人格倾向,但也可能会反应出多种重叠而生的人性本质。以这个服从实验为例,用“人是社会性动物”解释起来其实也差强人意,可以勉强解释得通。正因为人的社会性,他偏向于被环境影响,也容易被环境左右,更可能的情况是,他的行为会与环境融为一体,成为环境本身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