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张大春学小说表达技法

####《悬荡》####
活泼的心理语言
“可是,大家都在吱吱喳喳:车厢里吱吱喳喳;站台上吱吱喳喳。妈的!打赌全世界都在这样,掀动着嘴皮子,吱吱喳喳。然而老天!谁知道究竟在说什么?我连自己都听不见了。会是气压的缘故么?”
主题视角加工其他角色
“看那几个小平头又想笑的势头。狠狠地瞪回去,从他们那韩国草的平顶打量到球鞋,还迅速地来回盯几趟,挑衅的味道。这也好笑?你们从来不撒尿的啊?
还算识趣,小平头一个个收起僵在嘴角的那抹轻佻。”

####《咱俩一块去》####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人家大夫劝他少吃油腻的。少吃费牙的,死老头子他偏不,每天要一个煎蛋,还得老一点。谁也没存心说他牙口不行了,就憋着这股子挝劲儿,逞的什么能?要吃老的不是?给你个糊的,倒倒胃口,快下回还拗不拗!她把火嘴扭得老大,想想又不好,真是恶作剧,便又扭回来。‘你说什么?听不清啦!’
情感描写的暗处理
文中不时提到园子里的一群“野燕子”。“打开抽风机“,”后园里刚落下脚的那伙燕子全给吓飞了。“”临离开厨房她又想起来,朝窗外望望,那群野燕子飞回来没有?“吃完饭”那些燕子又集中到一处,吱吱喳喳叫唤得热闹……她一直想找找这群野家伙的窝,总也找不到。“数着计划给子女织的帽子“一群燕子从顶上飞过,窜进蓝天不见了”
显然都是在暗示老两口对在外子女的挂念。
还有一些心理活动,语言可证:
比如突然提到“今天大概有信来”,比如两老对话:“该劝劝老大、老三搬到南边去,跟老二一起,还有老四。唉!这么冷的天。”比如“她不经意地瞥一眼信箱,空的,早班信的时间还不到——哎呀!怎么早没想起来哪?给他们一人织一顶,一人一顶!老大,大儿媳妇,两个孪生孙子,小孙女儿;老三,老三那洋婆子媳妇儿……还有老四,老二那边天热,不管了,也给一块算上,这是几顶啦?手指头伸伸曲曲地忙不过来:七、八……”

####《鸡翎图》
以特色刻画人物
“当我离开,走了十几步忍不住再回头望他一眼,他仍愣在那儿,两手交挂在一根枝桠上,半个脸遮在汗衫袖子里,活像只吊在半空中的鸡。随后便是一阵鸡鸣,我知道那是“大柱子”,然而这样望去,就好像是菜其实叫唤一样。”
该文把主角菜其实和他的鸡牢牢绑在一起,以极富个人特色的言行、事迹描绘他和鸡的感情。比如“我”命令他回营房睡和最后允许他睡在鸡寮他的表现。;比如他与鸡贩子的对话,以及最后的高潮——杀鸡埋鸡血腥的场景。

####《将军碑》
魔幻现实主义叙事,产生极强的画面感
本文中“将军能够穿透时间,周游于过去和未来”,以此设定,作者轻松地不断插叙将军的整个人生节点,而不用再纠结于叙事时间的顺序。以故事写人。
同时,在同一个时间层出现好几个不同年纪的将军,增强了小说的画面感,衬托了将军精神上一些坚守的价值、不变的信念。以精神写人。
文末点题
“于是将军无所不在,也无所谓褒贬了。他开始全心全意地守候着:有一天,维扬终究也要懂得这一切的;因为他们都是可以无视于时间,并随意修改回忆的人。”

####《自莽林跃出》
夹杂真实与想象的游记
比如某次岸上遇到的“三个六呎多高、赤条条的女人”,原本以为是山林野人,告别时他们却用河南土腔说:“就此别过后会有期吾等告辞”。
比如他们带着红鼻大酋长的人头回到那棵神树“斐波塔度”跟前时,“我、卡瓦达,还有那只癞子狗全飘了起来。”

####《如果林秀雄》
以“如果”的假设构成多结局的故事(或者多个故事)
例:如果林秀雄在七岁那年加入了布袋戏班子,他就没有机会每天赤脚走六公里的路到七峡去读小学。那么,戏班子的五轮机踏车会载着他东奔西跑,让他在十岁以前就遍游苗栗以北的大小城乡,并且在十二岁的那天从头城的一个妓女身上见识到自己的男性。那个妓女会问他:“你几岁?从哪里来?”

####《四喜忧国》
穷屌丝的YY故事
本文主角是个文盲,却“对墙板上的报纸敬意十足”。曾经跟个叫杨人龙的学识字,哥们死后,其人就成了主人翁梦中的一个长期角色,并且被神化。主角队儿子们说:“开玩笑!杨大爷的学问可大了——你们 是没赶上见他一见,人家肚子里装着多少书本?整张整张的报纸——什么新闻,什么社论,一些就是一大篇!开玩笑!”有时候他会顺手指着一张污黄垢黑的旧报说:“喏,那就是你们杨大爷写的。”
以追求文化的行为,反衬其没文化
另一个哥们家庭信奉耶稣,儿子比主角的要聪明机灵。即以外来文化对比本土古旧文化。坚持传统价值的主人翁,满脑子思考的是对“共产党”要包围台湾的恐惧。最后将这恐惧化为文告四处散发达到高潮。

####《最后的先知》《饥饿》
故事性达到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