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道下的游牧民族生活

1.关于转场:几乎每个几个月就要转场搬一次家,毡房一拆,行李打包,各种锅碗瓢盆往骆驼肩上一挂,跋涉好几天好几百公里,不管平地、爬山还是涉水,不论晴天、刮风抑或下雨,就算全身淋个湿透,腿脚冻成冰;

2.关于娱乐:游牧生活不仅是无聊,简直就是干瘪。大人没有电视手机,小孩没有玩具公园。但也很忙,放羊、放牛,挤奶,做酸奶,剪羊毛,捡柴,打水,洗衣服,再赶羊赶牛入圈,从日出忙到日落;孩子们也早早地加入劳动,最早的两岁就开始帮忙捡柴,打水了;

3.关于电子设备:唯一的可能存在的电子设备是收音机、相机和卫星电话。不过前两样往往坏了没地方修,相机拍了照片也没地方洗(不过洗出来的相册倒是解闷的一大趣事),卫星电话则只有少数家庭有,邻居借用倒也不用收钱;

4.关于零食:能接触到的零食只有从拖依(宴席)上捞来的糖果,和偶尔在商业区买的娃哈哈。牧区的孩子拿到一瓶娃哈哈可以开心一整天,轮流一人喝一口,喝完了还能嗦上好几天;

5.关于邻里:家与家的之间的居住是很分散的,一般至少一公里外,但挡不住一颗走街访友的心。大的劳动基本都是好几个家庭一起行动,今天忙这家,明天帮那家。

6.关于社交:最大最受重视的社交同时也是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拖依,内容包括且不限于:结婚、分家、生孩子等等。除了吃席之外还会安排舞会;也就是不仅有白天成年人/中年人的席,还有半夜未成年人/年轻人的席,24小时不间断;一旦听说哪家有拖依,往往能期待好几个月;当一般都不会很近,远的可能跋涉好几十公里,骑马都要一两天的路;

7.关于食物:最主要的充饥物就是烤馕,等同于湖北地区的锅盔,当然是没肉的(往往只有办一场拖依或者搞大型劳动的时候才会杀羊宰牛),而且是一次性烤好些个,放个十天半个月照样吃(新疆的食物因为干燥的关系基本很难坏)。顶多沾点奶制品的残余物黄油,又或者是泡茶水喝。一天倒是有一顿米饭,就是忙碌了一天之后的正餐——晚饭。但也就挤点酱油,炒一个青菜,丢点同样是放了十天半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的骨头,也能吃的很香;

8.关于茶:喝茶是游牧民族最主要的休闲方式。基本上一天要喝好多次。每次都要打好水,烧水,铺开餐布,布茶,喝茶,再收碗……这样的操作一天最多有上十次。每忙完一阵就一定要喝道茶,还不止一杯。慢悠悠喝半天,再配点馕泡着吃,也算是惬意的小憩了;

9.关于待客:待客是游牧民族的一大“正事”,基本上只要有人拜访抑或只是路过,不管认不认识见没见过,都要进门招待一番。布茶正是是待客的重要环节。做客人的也毫不客气,上门就是为了吃饭或喝茶。如果是转场期间,碰到拖家带口牵着骆驼转下一个场的人们路过,则还要提前备了酸奶在路口迎接,再殷殷送别。游牧民族的所谓“礼性”已深入骨髓,做客人时的自然随意,和做主人时的殷勤关怀,构成了和谐的正反面,让外人觉得整个民族就好似一个大家庭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