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三年六份工作四个行业,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毕业两三年,换了六七个工作,转了三四个行业,如果要问最大的体会,我只有一句话回答:

天赋这玩意,真的很重要。

话还真长,要从学校里说起。

大二时候,承蒙班上女同学爱戴,我在女生居多的药学班胜选为班长。可能是前一年当生活委员人缘攒得好,平日干活劲也足,又因为前一任班长在分配利益上得罪了不少人。于是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做了一班之长。

在此之前,我当作最大的“官”儿是劳动委员,这岗位天生适合我,不用抛头露面,只管埋头扫地即可,如果有因为因为害羞指挥不动别人的时候,我就默默把活一起干了,反正劳动的那些事都放在放学后,谁干谁没干都说不清楚。

可想而知,当年被选为班长的我,是如何惶恐。但我仍然把心一沉,保持青春期特有的迷之自信,想着,哪个不是一步步来的呢。

然而事实是,我真的没干好,尽管因为大三没搞选举导致班长一做就是三年,我也依然是个平庸而无力的头头:组织活动,无人响应;分配任务,指挥不动。几年下来干得最多的,还是那些花钱分苹果分月饼的苦活闲事。

不仅仅是威信不足导致的无权无势,关键在我自己心理上也有毛病。因为要面对全班五十几个人讲话,每次班会(开始一周一次后来两周一次)之前我都紧张得要命。头天晚上还常常睡不安稳,就这样忐忐忑忑过了三年。

原以为三年锻炼下来,总能在为人处事上有点进步。但工作了才知道,原来的小毛病一点没改:照样害怕公开讲话,应对问题也依然理不清头绪。

与之相对照的是一哥们,在大一刚认识他起就知道这家伙是干销售的料。后来见他卖手机,做校园代理,谋划着做生意,也一次次印证我的看法。乃至毕业之后,他又顺利进了外企,真当起了一个人人艳羡的高薪代表。

其实我要说的,不仅仅是性格决定工作工作决定前途。因为可能会有人觉得,性格未必不能改变,只是我没有狠下心或者找对路去变罢了。

我只是慢慢发现,天赋不仅仅决定了你的大部分性格,甚至也决定了你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干得好什么以及完全干不好什么。

举例而言,包括上文没说的是,我选择去做现在更安稳的工作,也绝不仅仅因为仅仅是思量着自己干不好销售(因为尚未尝试),而是发现了很多细节制约着我无法往那条路上走:

首先,我喝不了酒。不管红酒白酒,一杯就上脸,红得像猴屁股。其次是不善于处理与人交道的压力,做班长那会,每次碰到要开会要和人谈判,临发之前总是手足无措。

然而天赋的影响又不仅于此。

说起来我这人还有几大毛病。

比如说,不认真,做事丢三落四马马虎虎的。起初我以为是个人的习惯没养好,从学校到工作,也一直很努力地克服之。然而时间久了我发现,很多时候,这种马虎是无心的,就算你再怎么刻意地避免它,很努力地检查、反思、培养好习惯,还是会隔三差五要被这马虎的习性鞭挞一回,吃尽苦头。

又比如说,健忘。刚刚做的事,下一秒就忘了。所以高中分班不敢选文科,因为记不住政史地那么多知识点;所以与人打交道总有点障碍,因为基本上总是碰到遇见熟人却叫不出名字或称呼的情形。甚至也与之有关的是,看过不少书,做过很多笔记,却依然文采平平,摘不了佳句古文,做不到旁征博引,文章水平多年不见长进,难怪写字这么久,这方面成绩也是感人。

就像《地球上的星星》的那个男孩。你以为他只是贪玩、不爱学习、不肯沉下心认真读书吗?其实他已经很努力地去理解、去记忆了,然而能力有限,跟不上同龄人的节奏,又屡遭嘲笑和批评,才索性让自己放纵在泥巴地和逃课生活中。你才能理解,大多数的不认真不努力,背后都有一个天赋所限。

“人类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幸运的是,命运没那么无情。我总还是还有自己更擅长,更适合自己的事情。

正因为深知自己性格的弱势,临近毕业之时,我就想好,恐怕是不能像那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一样去做左右逢源的医药代表了,所以默默攒了点时间自学编程。

在学习和后来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确实更适合研究技术啊电脑啊这些只有关机器而无关人的问题:性格喜静不喜闹,能沉下心看书、学习、解决问题。大学以来,在同学朋友之前一直扮演着“刷机党”“数码控”“电脑大师”这样的角色。

于是很自然的,毕业之后也慢慢从互联网公司的运营转行到了专业的前端程序员工作。

如果我还算幸运的,那么还有更多的人,困于如此与生俱来的局限,不太聪明,也很沉默,从此将在这人世间混迹一生平凡一世了罢。

天赋天赋,既是天份,又是束缚。命运并没有在冥冥之中指出一条明路,反倒是设置了种种奇形怪状的坎坷与绊索,让你只能像勒一匹马,挣扎地朝着最不费力的方向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