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爱看咪蒙?

先晒最近的一个书单

205611023967500175.jpg

好看程度依次是: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新生》>《年少荒唐》>《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八卦医学史》>《世界与你无关》

其实六本都没看完,只是习惯了几本一起看,就像荤素非搭配不好吃一样,今天这本明天那本,在轻松愉快和莫名其妙之间跳转切换,对于每本书的质量高低和背后的作者人格魅力的对比感受就更加强烈了。

MC拳王无疑是最佳,但论知名度远远比不上咪蒙,就好像微博上的“字新闻”才子王左中右,48w的粉丝量远不能和抄袭号“知乎大叔”(后心虚改名为“噗嗤大叔”)的379w相提并论一样。很多时候,市场决定一切,才华说了不算。

对比最明显的还是朱炫(《年少荒唐》)和咪蒙(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

朱炫,典型的才华驱动型作者,一年前靠“广场舞王张素娥的武林传奇”火了一把。而后再把他的其他文集中起来拜读,就会发现这样的作者都有个毛病。才华过高,就容易催生自恋情结,把才华当剑舞,常常舞了个过头。提起笔来,写什么,怎么写,全凭个人喜好,而且刹不住。要是文风和话题都是人民群众关注的,自然大受欢迎,但更多时候他们更看重自己的感受,就像李玟当年的电影处女作,叫《自娱自乐》。

按理说,干作家行当的,常年一个人冷冷清清,和纸啊笔啊电脑键盘打交道,往往比较自我,容易沉浸在个人的小世界,写起东西遵循自己的口味才是正常。

但偏偏出了咪蒙这样的另类。可能是在媒体圈子里侵淫久了,咪蒙对于读者的口味把握地精确到寒毛,同时多年历练的专栏文风,又能随时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文风以迎合市场,这样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当然是挡不住的“大受欢迎”。

举例来说吧,是这么几点:

1.朋友来举例

同样的熬鸡汤,别人都是举例什么爱因斯坦啊狄更斯这样八辈子打不着一竿子的老头,或者掉书袋似的扯什么“《古文观止》记载”“《三体》里面写”,咪蒙却只是一口一个个人亲历、朋友经验。

基本上,在咪蒙讲过的999个人生道理里,998个出现了“我的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可能身份各异,“以前编辑部的同事”,或者“创业认识的某个总裁”;性格不同,“超有钱却和变态同事一起上班的女生”,或者“巨有钱但更重要的是懂得情趣为何物的小鲜肉”。

怎么说呢,这个朋友也没有多么值得大书特书的神奇经历,故事的戏剧程度将将达到这样一个标准:不够精彩,但刚好能论证该文章要讲的道理。然后该朋友便退隐纸背。

2.传递价值观

刚开始,作者们喜欢写些道理型文章,但这样的文章根本流传不开,他们发现人们其实更喜欢看故事;后来他们开始讲故事,但故事也许有一些转载量,却并不能让别人多留几眼。再好看的故事,转身也就忘了,谁能记住作者是谁?

没有价值观就没有共鸣,没有共鸣自然无人问津。

咪蒙的鸡汤,也许朋友的故事不够精彩,但价值观还是比较充沛的。(虽然偶尔也比较紊乱)比如《致low逼》《致贱人》以及各种这样的标题:

《世上所有的吵架,都是男人不会说话》

《你哪里是表白,你明明是性骚扰》

《你不是迷茫,你只是浮躁》

价值观的表达,如此直白,非常赤裸,难怪那么多人爱转她的微信,这样的一个标题转到朋友圈,不就刚好替自己代言,说了自己想说又不好意思直接说的话么?

3.话题接地气

搞自媒体的,经常拿不准(或者不敢拿准)自己的定位,一会拉拉家常,一会推荐美妆,一会又一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讲历史故事,很令人迷惑。咪蒙则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咪蒙的写作话题,都是围绕着自己出发,当其他自媒体隐藏在一整个没有人格没有个性的写作团队后面时,只有咪蒙献身而出,把自己的喜好(迷恋鹿晗?),八卦(我有个朋友……),价值观(永远爱国?)摆到案上,任人评说。

刚多时候,她把观众当自己,去考虑人情世故、家长里短、网络八卦……这种定位类似于《奇葩说》。《奇葩说》大家都知道,节目本身也奇葩,笼络了一帮辩论高手,拉来了五六个金主的大投资,却只是跟你聊什么婆媳关系、男女相处对策。但深入看下去你会发现,马东真厉害。所谓注意力经济,没有注意力哪来的经济,话题low不low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看。挖掘人心,剖析人性,也是门艺术啊。

咪蒙也是这样(或者只会这样?但更可能是刻意这样),熬制鸡汤,抚摸心灵,如此这般,再穿插几个有趣又刚好说明道理的朋友故事,一篇精致又受热捧的白领小品文就大功告成了。

就像汉子都迷恋历史、军事、Dota一样,姑娘们的菜则是裙子、CPB和咪蒙。咪蒙其人吧,有人喜就有人厌,对其定性没屁必要,这么努力又能靠实力赚得大票粉丝的女子,学着点就好了,再说,一天一篇雷打不动的文章,也没收你半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