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d住!那颗几十万年前的大脑!

大概很多稍微著名成功人士,在见到迷人的曙光之前,总有一段卫生纸作伴的孤独日子。在这漫长的寂寞时光里,对于别人可能就够用来记住“草榴的25个IP地址”,或者学会“十分钟推塔团战术”,而对于他们——尤其是李笑来或者刘未鹏这样的——就是懂得了如何与自己相处,最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怎么搞定自己那颗几十万年前的大脑。

几十万年前的大脑,按照刘未鹏同志的说法就是如此。你以为人类进化得多么飞速,多么智能,像成仙一样,其实脑子里那些思维惯性,和同祖同尊的大猩猩也差不了太多。

或者应该倒过来说,正是因为现代文明发展得太快,这颗进化于原始社会的人类脑袋根本还没跟上节奏,以至于它固有的一些运转逻辑,喜恶爱憎,都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活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又或者是小学生闯进洗脚房——总之都是不懂。

举个例子说吧。

现代社会虽然文字刊行,书本知识满街满铺,还有专门的机构和所谓园丁们给你传道授业,但其实我们这颗大脑,从来就没有适应过学习的节奏。不仅不会学习,而且天生懒惰,不懂付出,面对各种诱惑抵抗无能。对,贪玩、走神、看不进书, 这些习性根本都是天生的,身为学渣的你,听到这个消息是不是欣喜若狂?

有种说法是,大脑需要及时的反馈。为什么吃瓜子可以吃个不停?因为每磕一颗瓜子,下一秒都有瓜子肉回转舌尖的美味回馈给大脑,大脑得了兴奋,更加卖力地指挥手嘴并用,直磕到你嘴唇发苦,舌头发麻,像吃了炫迈一样停不下来。但是看书学习就不一样了。你得枯坐桌前,对着云里雾里的各定律各解法狂绞脑汁,所谓十年寒窗,现在更是二十年不止,碰到倒霉的博士生,结扎的年纪都过了,书还没读完。战线拉太长,大脑尝不到什么甜头,当然动不动要给你罢工。

不仅如此,人类的大多数心理弱点,都跟这颗“陈旧的”大脑有关。更犀利的一个问题是:你到底是因为没兴趣而做不到,还是因为做不到而没兴趣?人们惯于给自己找不好某件事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却忘记了真正优秀的人做什么都能做到极致——因为极致正是做什么都能做到最好的能力。

李笑来把抑制大脑弱点的过程称为“开启心智”,打蛇打七寸,只有当你发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才能直捣黄龙,事半功倍,拖拉机开出法拉利的感觉。

控制了大脑之后,剩下的就是加强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了。但两位老师给的方向略有不同:

李笑来教的是“直面困难”。这个跟以前很火的“远离舒适区”的概念很像。有些人学习时间总是别人的两倍,但效果却像抠脚汉子的裤子一样提不起来。仔细一看,原来他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是在重复训练自己会做的,而不会做的则统统跳过。会的恒会,不会的永远不会,屁进步都不会有。人家讲“一万小时理论”,你真以为猛拼一万个小时就能练成专家?

刘未鹏教的是“写作有益于记忆与思考”。未鹏叔写道:

“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与缓存。”道理类似于笔算总是强于心算。当你将所思所想付诸笔端,思考有了一个记录区和缓冲带,更易于继续往前延展,思维也就走的更远啦。

“书写也等同于跟自己对话,与他人交流。”书写的同时也是整理自己思路,将种种推理与总结反省重温的过程。表达出来之后,由他人观摩、品评,又是一个极好的思维碰撞机会。

“书写更是放任思维在文字间滚动,让语言自动去思考。”很多问题当你开始去尝试用文字表达出来,才会惊觉:哇靠,我怎么这么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