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无聊和谐共处

image002-550x365.jpg

经常被同龄朋友当面惊呼“你居然看过这么多书!”,我却心静如水,只是猜测对方真正表达的到底是“我靠你真牛逼”还是“哇靠你这煞笔”。Anyway,我偶尔也会自我崇拜一下,虽然一年四五十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好歹也有个以自己为主演的文艺片谈资。

但是说实话,读书虽多,读书的过程却不是那么崇高而伟大。很大一部分时候的读书,实际是生活空虚无聊透顶而给自己找的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仪式。说它是仪式,正是因为表面更重于实际。我深知自己的读书过程,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远远不够深入与专注。不是为求知而读书,不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读书,更不是为中华小当家之崛起而读书。读书,是出于焦虑,一种生活意义感缺失时候的反刍。

自小学时候开始看儿童杂志,读书已逾十余载,以大学四年读书最勤,但相应的也最不轻松,最不深入。大学时候住六人寝,其他五个哥们休闲时刻都在联机Dota(我的电脑也被征用),我则选择了自认为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读书。去图书馆看书,从图书馆借书回来看,或者在校园每月一更的打折书摊买书看。在网吧一样烟雾缭绕的气氛里辟一亮灯小角已属不易,而不经意间合上书本亮出的金光闪闪的书皮还能吓退一干偶尔串门的同学:秦晖《共同的底线》,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

虽然读书并不纯粹为了装*,但看到一圈哥们沉浸在刀光剑影的游戏世界里喊打喊杀,低头看看手上的书,也不免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傻逼?特立独行为了什么?故作清高之态又是为了什么?更多时候,是不由得羡慕起他们旁若无人的忘我,而深深鄙视自己读几页书看一下表的坐不住(书本身也枯燥)。

我感觉不知什么时候起,自己被一种叫做“意义感”的东西绑架了,“意义感”逼迫我远离炫目的游戏,远离嘈杂的人群,在枯燥的字里行间来一场意淫的超神或超鬼。更多时候,这个过程并不淋漓尽致,我还得调整呼吸,按下耐心,把随时跳脱的注意力一次次抓回来严加看守。只因为我害怕除此之外,找不到更好的精神“鸦片”,我害怕那一些更虚无的东西把青春啃噬近尽,虽然也有人说,青春本来就是用来荒废的。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我越是任由无形的压力驱使,进行所谓的读书、学习仪式,越是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进步、视野,没错,看似勤奋的我,依然是半个学渣——好吧,我服输了,我得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是在做什么?捆绑行为的信仰,到底是真的发自内心,还是源于功利之心、虚荣之心(塑造个人形象),拎起来都滴着湿哒哒的虚伪?

读书、学习、写字,都得停一停,学着和无聊和谐相处。对着浩瀚无垠的蓝天发呆,打一局注定死逑的《合金弹头》,再打开淘宝翻上五十多页只为给喜欢的姑娘选一件称心的礼物。浪费时间真可耻,可它让人心神安宁。我小时候对那些生活日复一日的成年人生活充满恐惧,如今却要在这种生活里看出花来。尤其是当自己也进入社会,我会发现朝九晚五简直太幸福。你有固定的时间做点喜欢的事情,没人打扰,无人逼迫,这时间就是你的,可劲儿浪费就是了,只要开心。

——诶,对了,开心就好,这不就是全部的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