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

这题依然来自饺子。说起来奇怪,虽然我看起来更适合一些室内的文职工作,但本质上对操作电脑枯坐不动的事情毫无好感。我喜欢亲近自然,把人类动物性的一面发挥出来。解放眼睛,迈开双腿,在空旷的空间里更容易催生自由的感觉。昔时昔日,记者也曾是我最感兴趣的职业。只是后来看到这个国家的乱象,才理解到记者看似风光有冷冷风骨,实际上却是戴着脚镣来跳舞。这种画地为牢的自由,不要也罢。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被这瘦削的身形驱动,对运动的渴求更深。因此,我最爱的就是走路了。小学初中当然都是走着上下学,高中以骑车代替,这其实是一种加速之后的疾走。高中时周末也无聊,常差一两个小伙伴从小城的这头走到那头,不带喘气的。这也跟晕车有关系。不管是汽油车还是柴油车,都是一个逼仄拥塞呼吸困难的小空间。幽闭恐惧症?有可能。但更多是来自心理上对空旷的渴望。就像游泳时水没过头顶时的那种求生之念,它是人性所有欲望的最初来源。

奇特的是,我的脚力还不错。一方面是出于对走路这一简朴运动的偏爱以及对其他非人力交通工具的恐惧,另一方面则大概出于本能,毕竟也不是每个人都连续走好几个小时没压力的。可走的多了,就常常被质疑拷问:坐个车几块钱都不要,干嘛花个把小时去走路?走的不累吗?这话我妈也常说。可我能说不累吗?这是傻。我能说我喜欢走路吗?这又倾向于疯。我只能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或者干脆一脸痛苦的表情:晕车太难受了!

行走也分两种:一种是疾步向前,一种是徐徐踱步。快步走的时候,通常是因为目标比较明确,或者过程没那么舒爽。试想你三急发作要赶回去解脱,或者头顶炎炎夏日,汗水滂沱,速度怎么慢得下来?至于那些清幽的傍晚,恋人在侧的时间,徐徐而行享受这美好生活才是不二优选。行走的哲学就是,一种直达结果,一种偏向过程,谁都有道理谁都没有错,每一种情境决定了你的每一次选择。

可惜越长大,来到车水马龙的城市,走路的机会就越少。要么是几点一线的校园里,要么是围棋结构一般的小区里,我昔日最恨的拥塞的公交空间,如今成了眼前的围城一座。因为一旦出得校门小区大门就是川流不息的车流,尘土飞扬淹没了人行道,没有一张薄薄的公交卡我们就是一头困兽。每当被摇来晃去的公交车载着来回的时候,我都会心生错觉,就好像我们缺胳膊少腿,需要一部工具才能行动一样。当年驰骋方圆百里的行走天分,早已不知道丢到哪去了。

不知怎么想起冯骥才的那部《神鞭》。当一个人见识有限的时候,征服眼前的小世界丝毫不在话下,但当他成长了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他的那一点天分就成了只能埋在童年的玩笑。这世界很大,而个人太渺小。

至于在另一个层面,行走既算不上纯粹的身体锻炼,也不是逃避让人晕眩的交通工具的最好选择。好比打坐参禅,当路边的嘈杂都不入你心,它才能褪去形式的外壳,还原为一场面对自然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