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累,简直是形容枯槁,日以继夜。以前只知道养娃麻烦又辛苦,谁能想到还要熬夜——就像懵懂的小学生升入初中,第一次听说还有晚自习:早知道有这玩意我可不来了。而且是一晚被哭醒三回,持续三年之久。
刚开始的夜哭还有迹可循,无非就是肚子空了要吃或者肚子胀了要拉,正常的新陈代谢,对于噌噌长个不停的瓜娃子倒也无可厚非。但熬到后面发现简直毫无道理,吃饱拉足依然嚎叫不已,哭的还惨,就像是天天做噩梦没人要了。——后来看多了别人的经验才知道小孩天生没有安全感。
相信大多数新手爸妈刚开始每晚被这哭声惊醒好几回,还得马不停蹄地冲奶、洗奶瓶、洗屁股、换尿布的时候,第一个感受就是后悔。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主动来遭这个罪。但可惜这世上最没有回头路的就是这件事。罪胎尚结,恶果已成,塞不回去,也送不出去。偏偏让你最精疲力尽的玩意儿,还是眼下最宝贵的东西。打不得骂不得,再累也得抱着、哄着、轻声拍着。简直就是效果最好的耐力增程器。
这当然只是头三年,三年过后,能睡整觉了,能走路能说话能跟你有来有回了。看上去好像脱离苦海了,其实正准备给你换一种苦头呢。头三年只难在养,后十数年更难在育。
以前看到别人家孩子乖巧懂事有礼貌,忍不住夸一句“有家教”。现如今才知道这三个字的含金量。谁说叛逆只有青春期,我感觉好像每个小人儿都天生叛逆,哪吒附体。开始会走路了,好路不走,偏爱钻洞、踩泥坑、爬石头;开始会说话了,教打招呼不打,但凡学到什么屎尿屁的词,跟个复读机似的。
教养难,教学更难。尤其是我们家这种尚未挖掘出任何天分或兴趣的,写字尚能应付,英语则是老大难。几个单词连读带记要费个把小时,学的那个还没放弃,教的这个已经投降了。网上常说亲子关系的终点是小学一年级上,谁能料到要想提前体会只需翻开随便一本早教英语ABC。
抛开养之苦和育之难,第三件没想到的是意外。
最危险的时期正是会翻身以后,会走路以前。我家娃也是从床上摔过头,被门夹过手,被地面磕破嘴皮好几回了。人类的脆弱在幼童期尤其突出。在几个月大的幼猫和幼犬已经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人类几岁大的幼崽却还没法离开大人的视线。网上也动辄就是,两岁车边没站稳被轧,三岁撞倒油锅被烫,四岁游乐场颈椎被挤断,五岁拿着竹签摔倒插进嘴里……各种想象力和惊悚度同时爆表的新闻层出不穷。
我家娃五岁了,也依然走路带跑,骑车带风。任你在后面边追边喊慢点,还乐此不疲地回头望,全然不顾前面是人是狗还是墙。又或者是嗖嗖爬数米高的结绳加滑梯,留大人在下面心惊胆战。
第四个没想到的,是时间。
在抖音出现之前,养娃才是真正的时间黑洞。每天双眼一睁,四脚兽的吃喝拉撒全指望你俩操持,不是抱着走,就是哄着睡。稍大一点,不仅要看着眼里守在身边,还得陪玩陪乐提供情绪价值。再好再贵的玩具,也缺一个伴。再或者就是玩一些孩子津津有味大人却要打瞌睡的游戏。一个精力无限时间也近乎无限的小孩,对上一个精力掉线时间还捉襟见肘的大人,这不就是兵法里百战百胜的消耗战么。
时间的投入恐怕是很多人后悔有娃的主要原因。因为时间就是自由,没时间social,没时间看电影,更没时间经营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小爱好的时候,养娃等于变相坐牢。网上常说,每天等晚睡了十点以后才是自己的时间——这可比监狱放风时间晚多了。
还有最后一个没想到,或许你已经想到了,是父母。这父母既是指自己,刚刚拥有的新身份,也是指那个身边已经两鬓白霜的老头老太太。在意识到养娃带娃的辛苦远远超出预期的时候,才猛然发现那个常常不理解更嗤之以鼻的爸妈当年经历了什么,又付出了什么。
做父母的时候,才真正理解父母。身边好多曾经和自己父母日渐疏远的朋友,在自己当上父母之后,才开始和父母重回亲近。看着眼前这个小小的麻烦不断的幼崽,就好像从当年的父母眼中看到了自己。原来安全又健康看似一眨眼长大到今天的自己,曾经如此尽享温柔,备受呵护。 “一把屎一把尿”的戏谑之词,第一次具像化到这日日夜夜的每一分钟里。
养娃有诸难,最难莫过于请神容易送神难。在这大麻烦没出来之前还真得好好想一想。对于那些尚未进入养娃围城的朋友们,我肯定是抱持羡慕且劝诫的眼神的。但这与其说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一种人生难躲之路。不必谈应不应该或者值不值得,也不必故作轻松地来一句“累并快乐着”。只是在这一千多个日夜后的时间点下,我不得不承认,曾经倏然而至的,慢慢也就成了习惯,而那些终于习惯了的,就再不舍失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