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神奇,你不得不承认。家里娃快五岁了,一些性格、特点都能家里人身上看出源头。比如最近两年开始崭露头角的一大偏好,就是爱看书。长年手不释卷,翻过的故事也有几十上百了。
诚然,孩子的世界没有手机,感受不到网络世界的精彩,偶尔能享受电视动画,但也被掐表一般限制得死死的。所以书本成了少数有趣且安全的所在。
在养娃早期,当然也是以买书为主,或者是趁折扣成批购入,或者照着网上推荐按图索骥。有口碑的当然比胡乱买的强了不止一个档次。于是对孩子来说,书只有两种,翻过一次就束之高阁的,以及每天都要让你讲几遍,永远不厌其烦的。
当然也有个人喜好的因素。能被总结的经验就是:有动物的一定强过没动物的;有故事情节的一定强过没情节的;画风可爱讨喜的一定强过画风呆板或者过于意识流的。
带娃久了的家长朋友们,不用说一定会忍不住会去研究一些能解脱手脚甚至唇舌的方法。比如抱娃太累,整一个腰凳;牵着学走路费腰,整一个学步车;讲书讲得口干舌燥,当然也要整一个音箱或者点读笔。(包括大多数玩具主打的卖点也是“安静”“独立”,深谙家长需求)
说到这又要感谢网络世界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国内全民自媒体的大潮流。几乎市面上你能想到的任意一本在售童书,你都能在微信公众号上找到详细介绍和朗读版本,包括且不限于各种xx讲故事、xx睡前故事、xx故事王国,让你看到了原本以为无穷尽的讲书之路上解脱的曙光。
刚好市面上还有一种功能强大的点读笔,能把音频下载到机器后,绑定一个数字贴纸,点击贴纸即可播放指定音频。于是带娃看书进入第二阶段:没人讲书了,代之以娃想看啥书自己打开点读笔点一下,每次新购置的童书,搜索下载再贴贴纸就行。一个各玩各的家长美好世界就达成了。
久而久之,因为没有节制,点读笔当然也不会口干舌燥(就像小朋友,只需每晚一次充电,隔天又是元气满满,持续疯玩一整天),娃听书都好像甚至有点上瘾了。连点读笔自己都想抗议了:我可是用来学英语的!
刚好这一时期,我们发现了附近的城市书房,也就是免费的小型图书馆。于是甘之如饴地缩减了买书消费,转型借书生涯。爱看书的娃,当然也不会拒绝在书堆里发现一本《卡梅拉》或者《海底小纵队》的惊喜。于是书房成了出门理由中,比公园、商场甚至游乐场点头率更高的选择。
逛多了书店、书房,发现看上去琳琅满目的童书,能同时满足有兴趣+合适自己+有趣的其实少之又少。光是“有趣”这一点,就能淘汰百分之九十。只能要求放低点,只图画风可爱,娃能有点兴趣,自己也能读得下去。然而经常是等你自己讲完都觉得莫名奇妙,怎么就结束了?好像啥都没说。
成年人要选一本文学作品,得靠豆瓣评分避坑;相比之下给孩子选童书就太简单了。看看书名,看看作者,看看得奖情况,基本八九不离十。
首先排除国产,百分之九十可以归到狗粑粑那一类。相比于国外童书的强作者标签,国产童书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来自机构的批量制造,完全就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的标准印刷品。这其中你还能轻松能分出几种类型:一类是经典成年人作品的低幼化,比如经典名著(红楼、西游)、国学故事、成语出处;另一类完全是为了满足中国家长的教育癖好,比如教你好好刷牙、好好拉臭臭、好好吃饭、不要相信陌生人之类;还有最无聊的一类,就是搞低龄爱国教育,各种红色故事、党史、大国重器、社会主义价值观全能给你编成童书。不能说主题偏差或者指向错误,只是工具性太强了,大人都哈欠连天,何况孩子。
对于进口的外国童书,当然基本都是质量过关才有被进口的可能。在这一块就是比质量比趣味性了。说是童书,但似乎不同文化不同作者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些确实是故事云里雾里的,把我这种看书届的“老烟枪”也看着一脸懵,甚至能品出某种不可明状的怪趣味;有的则画风太随意,过于浪漫或者过于剑走偏锋,小朋友一眼就知道不是自己的菜。也可能人家瞄的就是成年人作品,只是被不知情的图书编辑大大给划错分类(相比之下,有些明显是针对成年人的童话漫画作品,小孩反而也能从中读出很大的趣味,比如小鳄鱼盖朵系列);还有一些就是口味不匹配,过于低幼或者过于成熟,这倒也不是书本身的错了。
再说回自家娃,慢慢从上了幼儿园的小班,再到中班,也免不了开始定期食用动画片了。加上开始很努力的学习英语,点读笔回归了原本的辅导工具位,之前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听书瘾似乎也不见了。看书也仅限于去书房或者书店,因为兴致冲冲借回来的书因为已经看过一遍,或者其实也确实不如每晚两集的动画片有意思。
最后不能免俗,推荐几本或几个系列;有些是娃本身爱不释手,有些则是连我看了都觉得惊艳的作品。尤其是打着任溶溶审译招牌的职业体验系列,文笔之流畅,用词之贴切完全不亚于文学作品,由此可以窥见任老先生的水平、贡献乃至功德。另一点值得说的就是至少在绘本童书这方面,日本人可算是亚洲top了吧:
莎伦·瑞特的聪明豆绘本·职业体验系列(全7册)
深见春天超级想象力图画书(全15册)
岩井俊雄的100层的房子系列(全7册)
野花遥的109只动物的马拉松大赛+兔子公寓+企鹅游轮
鲁斯曼·安娜的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牙齿大街的新鲜事+皮肤国的大麻烦+大脑里的快递站
哈里斯的一天中的动物园+一天中的火车站+一天中的城市
吉竹伸介的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后来呢后来怎么了+好无聊啊好无聊+看得见 看不见
吉拉德·索弗的鸭子的假期
丘汉林(马来西亚)的今天我也喜欢你+我可以抱抱你吗
大卫·夏农的鸭子骑车记+鸭子开车记
齐藤忍的章鱼丸子幼儿园系列
田中陽子的屁屁侦探系列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