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我现在又要写到一个比较扯淡的人和发生在他身上的扯淡事情。故事是平淡无味的,思想和内涵更是没有,至于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主题,看题目就知道了。
主人公名字叫“步庥”,很多人念不出来,我们干脆用“不朽”来代替,因为这两个词音基本想通,而且这也是我们的主人公一生的追求所在。他幼童时期崇拜科学家文学家各种学家,而且难得可贵的是如此纯真而扯淡的梦延续到了春梦阵阵的年纪,并且竟然决定将这一理想付诸行动。可见理想主义和肉欲主义并非势不两立。
步庥不愁吃不愁穿,房子车子也不是他的考虑对象,他日思夜想为之辗转失眠的,是一个埋藏在心底强烈的渴望:如何才能在这个世界永久地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用英文就是jobs的那句名言:how to make a ding in the universe ?但认识他的人更愿意换点清晰的表达:如何才能不朽?为此他搜肠刮肚,想过很多种办法。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步庥是个喜欢胡思乱想的闲人,认识他的人无不称赞他务实、有志向、以及蛮讲义气——不过步庥可不把愿意借钱当做是讲义气,他只是不好意思开口要。正因为他务实并且行动力极强,当他考虑这个旁人看来完全扯淡的事情的时候,甚至列出了一个详细的实现计划书:《关于如何实现生命不朽的行动方案》。
只要你想象力不比步庥差,应该也能想到他的大概思路。比如实现不朽的几大可能方向,第一条:肉体不朽。
肉体不朽是古代千千万万的皇帝琢磨过的难题,而且以现下皇陵的数目来看,显然他们都没摸着道。其中典型就是秦始皇。老人家当年出巡泰山遇到徐福,第一次听说了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的传说,也似乎一下子发现了寻找长生不老药的途径。秦始皇二度资助徐福求仙问药,第一次回来徐福说他面见仙人摸到了长生药,但是仙人提出了一个不低的要求。于是始皇帝满足了徐福,让他带上三千童男童女和无数匠人再次出发。但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徐福第二次直接出海,再也没有回来。传闻说他一路向东,来到太平洋西缘某处岛屿,开国称王,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后世多产动作爱情片儿。
秦始皇的不朽梦破灭了,后代的那些皇帝又如何呢?
东晋的晋哀帝是第二个追求不朽的皇帝,同时也是第一个为科学献身的名人。他终年捧一本葛洪的《抱朴子》研读不辍。把炼丹房建进皇宫,召集道教科学家苦心钻研,在没有任何临床试验的前提下身先士卒,做药学开发前沿的小白鼠,终于如愿以偿一命呜呼,成为了天国的不朽者。在科学献身事业上前仆后继的还包括,唐太宗、唐穆宗、唐武宗、明世宗等等等等。
肉体不朽这条路想来是走不通了,那不妨试试意识不朽——
意识不朽简言之就是在肉体灭亡或者是衰老之前将意识移植出来,单独放在一个永久的容器里作为保存。不过当然,这与造价昂贵的水晶棺材无关,也不是要写进党章靠一代代党员常年挂在嘴边。意识不朽走的同样是科技救国路线,看过黑客帝国的都知道当电脑和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人类意识可以上传上网,脱离肉体而存在。从此肉体尽管腐坏,意识却能不朽,而且不同于被约束在大脑沟回的那一点点空间,受制于大脑营养、器官老化以及人体差异,上载的人类意识将获得永久的活力、生命以及自由度。
然而可惜,我们的步庥同志遍查尖端科技论文,跟踪学界研究趋势数年,却一无所获。事实给了他一个无情的打击:至少在50年之内,现实世界不会有这样的“意识上载”技术。
最后,好吧,尽管非常气馁,我们的主角还是决定打出最后一张牌:让影响力不朽。
这次,步庥放弃了所有的研究分析等准备工作,他决定从行动开始。“路是靠人走出来的,不是靠想出来的。”他说。步庥决心当一名名垂青史的大作家。于是从做出这一决定之日起,他每天起早贪黑,拼命读书、写字、观察蝌蚪在小溪里游来游去。当一众哥们追逐金钱为各种业务缠身的时候,他在读书写字;当哥们品茗听涛,或者坐拥香车宝马美女无数的时候,他在读书写字;最后哥们浮华褪尽揽一家妻小关门过起了幸福生活,步庥也老了,但是依然捧读不已笔耕不辍。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锁在一种刻苦乃至刻薄的日子。
直到有一天,步庥成名了,火了,他的名字为大众传诵,他的书也成了几年难遇的畅销精品。不论是精彩的小说、典雅的散文以及不知所云的随笔,都被人们抢购一空。只是那些瞬间成为他忠实读者的男女老少们,抚着厚重的书皮,掩卷而叹:“这么一个天才,可惜英年早逝。”是的,他死了,积劳成疾,魂飞而去。
他燃尽生命,终于实现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