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懒了,也找不到啥迫切想看的书,于是开始回顾这十多年的读(zhuang)书(bi)生涯,发现一个规律:初中迷恋科幻,高中尽览名家名作,大学看的都是社科人文,毕业之后则刷遍了时间管理和心理学。
这也反映了整个人的心态变化:初中无忧无虑,以娱乐为主;高中追求语文水平,听老师的推荐;大学热衷装逼,越是看不懂越手不释卷;毕业之后就彻底功利了,什么“有用”看什么。
还有个坏习惯。就是当捧着那些蜜汁不懂的大部头的时候,最喜欢同时间杂着一本小说,当作转换思维,以迷惑脑细胞,让它分不清眼前到底是在受苦还是享乐,骗着骗着也就把难读的书读完了。
以前想的是,看小说嘛,就跟看奔跑吧兄弟一样,也不费什么脑子。
虽然一直以报以歧视的心态看小说,但其实也发现了一些经典。就好像你刷电影,今天点开了《富春山居图》,明天又刷到了《肖申克的救赎》。尽管豆瓣已经告诉你,6分以下都是傻逼。
推荐下我觉得很厉害的小说。
毛姆的两本,《刀锋》和《月亮和六便士》,都是神书。故事都留不下印象,看完连个梗概都写不出,但那种对命运的怅惘,以及颇类似于《肖申克的救赎》的那种自由精神,久久忘不了。
翁贝托·埃科的《玫瑰的名字》,神书不多说。《傅科摆》更有名,但是同样厚,设计复杂。其实玫瑰本身也是个让人搞不懂的故事,但延伸一下会发现这老头本人比书更神,其散文集(《带着鲑鱼去旅行》)更能说明这一点。
陈存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和《抗战时代生活史》,了解民国历史,没有更好玩的文字了。
卡勒德·胡赛尼 的《灿烂千阳》和《追风筝的人》,故事好到欲罢不能。
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和加缪的《局外人》,佛系小说,看懂能成佛。
……
其实这里想着重推荐一下两本穿越小说。
大多数穿越小说的套路之一,都是某个人处心积虑(《寻秦记》)或者摔个跟头(《步步惊心》)回到古代。古代人似乎根本没机会来现代。这样会不会是对古代人的一种歧视?
第一本的特别就在这里,它是古代人穿越到现代。而两本的第二个共同特别点在于,它们都是群穿。
群穿什么概念?几百个人组队跑到另一个时代刷副本…… 简直史上第一大混乱——不好意思暴露了第一本书的名字。
《史上第一混乱》,张小花著,非著名网络小说。
众所周知,网络文学的一大特点就是一部分人欲罢不能,一部分人嗤之以鼻。但这本《史上》却能赢得这两种人的一致称赞:基本上看过的都把它列入穿越网文前五。
从现代穿越到古代,肯定是比古代跑来现代容易写多了。你有上帝视角,你见到的每一个RPG都是原始人,你分分钟就能左右历史,然后通过各种开挂引爆围观读者的G点。反过来看,古代人来现代怎么写?除了天天不停问“这TM是啥?”“这TM又是啥?”……写着写着就成了一本当代科学使用说明书。
而且还是群穿。几十上百人都要写出不同的反应、独立的人格,再带上合理不出戏的故事……真TM难。
但是这本《史上》成功HOLD住了。尽管它比你想象的更扯淡。
看看它的设定你就知道有多扯:当铺代理老板小强,一天碰到个着装挺时髦的老头。老头告诉他,你是天上的神仙,要想回到天宫,必须完成玉帝派给的一大任务:因为地府工作疏忽,近千个鬼魂多了两年寿命,需要重回阳间……就交给你安置了。
时空管理局你听说过,时空招待所你见过吗?
于是我们的主人公小强,在招待所陆续迎来了秦始皇、荆轲、刘邦、项羽……眼看着搞基氛围越来越浓厚,为了留住直男群体,赶紧又请来大宋第一美女李师师……
谁能想到,秦始皇是个老三粗。操一口古典的标普河南话,只求能独睡一张床。
谁能想到,古今第一刺客荆轲,不爱香车宝马锦衣玉食,整天抱一台临近报废的收音机,和里面的“人”当神仙供着,口袋还装满干电池,保持其24小时在线状态。让人搞不懂他到底是真傻还是某种特殊癖好。
谁能想到,刘邦不做皇帝了,屌丝本性毕露(倒也不难想到),天天在外面勾搭各种少妇、寡妇、小嫂子,而且开始与项羽称兄道弟,帮其追求虞姬的转世美女。
历史著名人物来够了,又派来了历史著名群众:而且要来就是最狠的:一帮军队:岳飞的岳家军;一帮悍匪:54个水浒好汉。
跨时代跨领域的群星荟萃,也只有这本书。
再说第二本,也是群穿,从前往后穿,本是正常的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穿法。但牛逼的是,它是人类史上的第一次计划性群穿,而且是奔着改造中华民族历史的宏伟目标去的。
《临高启明》,就是本书。围绕本书的,是书里书外两个故事。
书里的故事是,广州人文德嗣发现了一个通往明末天启年间的虫洞,于是联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拉起了一个多达五百人,集合了各行各业资深从业人员的组织,再买了一艘大船,装备上各种机床、武器、必备生产资料(如神药阿司匹林),开往明末的海南省临高县。
他们的穿越故事一点都不惊心动魄,甚至有些类似二十四史那样的枯燥无味。书从10年更新到现在,快千万字了,主人公的划时代行动还在海南省内打转。而整个故事流程,简略点来说,就是讲如何一步步建立根据地、造房、修路、办厂、造所有现代化需要的化工、政策、武器、建筑……
与其说这是一个穿越故事,倒不如说这是一本穿越系统百科全书,穿越者实践指南。
这就要说到本书书外的故事了。话说10年某天,国内汇集了各种历史、政治、军事爱好者的某知名论坛,不知道从哪个由头起,开始了一场关于穿越实战的讨论:如果真的要穿越,地点选在哪里?去往哪个年代?需要多少人?怎么凭当时那个年代的生产资料一步步建立现代化的国家?甚至——在中华民族的中兴结束以前就提前实现伟大复兴……
于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参与到讨论中来,一步步讲解怎么办厂、制药、修路、造房、拟定政治路线和革命纲领。再由作者“吹牛者”融合到书里面去。最后给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几乎书里面每一个角色,都对应着现实中提出对策和解决办法的人。
光想一想这样从真实到幻想的成书形式,和群策群力为一个假故事做真研究的讨论场景,就很让人澎湃和感叹。
可能有人会说,这群人真无聊。但真正的创造和艺术不就来源于无聊吗?
记得在知乎回答过一个问题叫“不浮躁的社会是怎么样的?”,里面引用了梁文道的一段话:
“我梦想有一天,随便和一个杂货店老板攀谈,发觉他喜欢研究汪精卫;或者一位中学生说,他在研究香港的蝴蝶。人们把追求知识当作嗜好,没有特别理由,只为‘好玩’、‘过瘾’。
这段话也正符合本文要推介的这些网文、穿越小说。大多数人懒得看什么书,少部分人会看不起什么网文啊小说啊,尤其是对社会没什么建设性作用的穿越小说。觉得无聊,没意义,浪费时间,不管从功利的角度,还是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都是对人的一种毒瘾般的戕害。
这样的评价也常常会被应用到电子游戏、牌戏、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文化(二次元、纹身,甚至刚刚被主流接受的嘻哈音乐)上面,以证明相形之下,某些东西是好的优良的,而某些只是文化的渣滓。
虽然以上列举的东西,在特定的场景下,有些只是一种消遣,打发时间不值一提,有些则象征着沉迷而堕落的不良生活方式,但都不应怪罪于这些文化产物本身。因为它们从始至终,都闪耀着人类知识、智慧和创造的光芒。
光芒照出了黑暗,但光芒依然是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