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个结了婚生了娃的姐姐,一个视保养如命的女人,但是她说每天非到十二点才愿意睡。为什么呢,就因为每天哄孩子要到十点,只有那午夜的两个小时,才是自己的。
时间都不是自己的了。
这话是无数结婚生子的大人浸淫于幸福之外的痛。
也让我想到每年放长假在家。因为性喜静,好宅,整天能闭门不出,却被邻居家一对闹腾的姐弟以前仆后继的精神,吵地不得安分。
当我自己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怕小孩子,现在长大了,已经到了弓杯蛇影的地步。以前的畏惧长大成了社交恐惧,现在的畏惧又多了对下一代的不抱好感,甚至延伸到恐婚。
为什么非要舍出时间来陪别人呢?不管是吃饭、喝酒、唱歌,都不如安安静静看会书来得让人愉悦。所幸因友谊而起的社交还在于自己的意愿,而出于亲情的陪伴就大不相同,那不是每月每周几个小时的约会,而是没日没夜的照料、陪伴和无计时间与精力的责任感。
前十几年你是接受陪伴的孩童,后十几年你是付出陪伴的夫妻、父母。留给你自己的,只有中间空空落落几年迷茫的青春,以及结尾,老伴先自己而去后那一段安静到极点的暮年。
毕业就是催婚的开始。几乎每年回家过年,婚事都是第一大主题。难怪说“人生大事”,因为它是亲戚朋友间的第一大话题。起初我想,他们大概是怕这个后代过于羞赧,硬件不足又不精于软件,迟早要打光棍;后来发现他们不是催着你成双成对,而是催着你成熟、成家,不再做他们羽翼之下嗷嗷待哺的雏鸟。
于是你的时间就从他们陪伴的空间,转移到另一个新的所在,不管它是友情、爱情还是新的亲情。你只是从一块巢穴,宿往新的归处。
哪有什么属于你自己的时间?生命就是相互依存,各自为伴。